產品分類1
聯(lián)系我們
- 臥龍工作室-嘉祥縣長城石雕廠
- 電話:13665373071
- 郵箱:451699675@qq.com
- 網址:http://www.ucmama.com
- 地址:嘉祥雕刻藝術城
最新文章
熱門文章
相關文章
佛教石經幢的建筑文化歷史
發(fā)布時間:2016-09-11 23:00:34 閱讀:3273
佛教并不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文化,不過在傳入到中國后就與中國傳統(tǒng)漢民族文化實現了很好的融合,成為了眾多中國人的信仰所在。佛教文化傳入到中國的同時,也將佛教的建筑特色帶入到中原,呈現出更多新的宗教文化特色。比如石經幢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,保留至今,為我們講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1、石經幢的建筑歷史
石經幢是佛教石刻中的一部分,我國出現的時期大約在唐朝。石雕經幢起源于西藏、尼泊爾以及印度等邊境地區(qū),是伴隨著佛教傳入到中原后開始興建的,成為了寺院建筑中的主要一部分。最早應該為懸掛在寺院佛像前的絲綢制品,上面有寫經文,為宣揚佛法所用,伴隨歷史的發(fā)展,信徒們發(fā)現絲綢制品的保存時間比較有限,而且容易破損,因此開始采用石頭雕刻來代替,這也是寺院石雕經幢的起源,由于其形狀似塔,且有多層,而且上面還雕刻有經文,故而得名。
2、石經幢的建筑特點
石經幢是中國比較具有紀念性以及宣傳性的雕刻建筑,其形狀有圓柱形、六角形以及八角形,其中八角形居多。石經幢的主要結構包括了三個部分,分別為基座、幢身和幢頂。按照其雕刻層數來劃分,主要有二層、三層、四層以及六層等等,根據不同地域的建造在層數上可能會有所不同。石雕經幢的幢身部分為重點,一般雕刻有各類經文,其中比較具有典型代表的經文為《佛頂尊勝陀羅尼經》,到了如今,開始有將《心經》、《大悲咒》等經文雕刻在上面,讓佛教徒們能夠在其中得到更多啟示。
3、石經幢的建筑意義
石雕經幢作為一種宣傳性和紀念性的建筑,在歷經了唐宋以后開始流行,到了明清后期開始衰弱,如今主要為裝飾性存在。不過同時,石經幢作為佛教文化的載體,讓眾多佛教徒們能夠在其中了解到佛教文化的演變,也能夠看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,用虔誠的心去領會經文中的含義,這對佛教徒們來說也是石經幢存在的意義所在。
歷經歲月變遷,石經幢經歷了洗禮和摧毀,有的保存下來,有的也許隨著歷史而去,但我們總是能夠在這些斑駁的痕跡中找到一些故事,去了解佛教文化的發(fā)展,也去了解中國的歷史變遷,感嘆我國雕刻工藝之美。
版權屬于:長城石雕廠(http://www.ucmama.com/)版權所有。
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
其他人閱讀了:
相關產品
在線留言
留言記錄
-
暫無數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