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永清扎刻:用高粱秸桿扎成蟈蟈籠子 永清扎刻是用高粱秸桿扎刻而成的傳統(tǒng)手工工藝品,從傳統(tǒng)的蟈蟈籠、秸稈花燈,到扎刻各類仿古建筑模型,作品都需要精工細做,它屬于中國典型的民間手工技藝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,南大王莊有老漢高... 139blog2023年7月7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蠔殼墻,咸水所結(jié),高至五六丈不仆 蠔殼墻是嶺南建筑中比較獨特而別致的工藝。以蠔殼為墻是明代常見的建筑方式。另外,選用蠔殼做建筑材料,多半還因為那時靠海吃海,吃蠔跟養(yǎng)蠔都較為普遍,蠔殼材料十分豐富,就地取材足夠方便。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古代建筑五行與五色和五方是聯(lián)系 紫禁城作為中國明、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,“紅墻黃瓦”更是其建筑等級“至高無上”最主要的標志之一。為啥紫禁城里的建筑只有文淵閣如此與眾不同呢?對于庋藏《四庫全書》的文淵閣來說,防火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磚雕是一門古老的手藝,有什么含義嗎? 磚雕是一門古老的手藝,這項手藝需要要求操作者有精妙的技巧和操作的手法,然而他們會雕刻出不用的圖案,那么你知道,他們所雕刻出來的八寶,有什么含義嗎?八寶圖大都以神話傳說為依據(jù),各自含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梁思成:一代建筑大師的“營造法式” 《營造法式》是宋崇寧二年(1103年)出版的圖書,作者是李誡,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《木經(jīng)》的基礎(chǔ)上編成的。1931年,梁思成與林徽因從東北大學轉(zhuǎn)到中國營造學社后,開始系統(tǒng)研究《營造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郭黛姮:保國寺用材斷面比例接近3:2 到宋代,中國古建筑技術(shù)發(fā)展到了成熟時期,宋代建筑不僅有很高的藝術(shù)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,科技含量也達到了頂峰,《營造法式》就誕生在這個黃金時代。重建于北宋的寧波保國寺大殿,被稱為《營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中國古代木結(jié)構(gòu)或仿木構(gòu)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斗栱是中國建筑中特有的構(gòu)件,是屋頂與屋身立面的過度,也是中國古代木結(jié)構(gòu)或仿木構(gòu)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。交互斗是宋代斗栱構(gòu)件名稱,也就是清代斗栱中十八斗。慢栱是宋式斗栱構(gòu)件名稱,相當于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老北京有「九壇八廟」,你知道嗎? 壇廟建筑是中國歷代都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(nèi)容,在中國傳統(tǒng)禮治體系中尤其占據(jù)著核心位置。作為中國明清王朝的都城,北京直到今天依舊保留著較多的壇廟建筑和建筑文化,老北京民間便有「九壇八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斗拱的原理是什么?用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 斗拱,又稱枓栱、斗科、欂櫨、鋪作等,是中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(jié)構(gòu)。斗拱這個名詞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,也是中國古建筑最具特色的設(shè)計之一。但是,如果我問您斗拱的原理是什么?因為大尺寸的建筑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
資訊 古代柱礎(chǔ)石的歷史沿革,你了解多少? 先秦時期大多用卵石做柱礎(chǔ)。唐代雕有蓮瓣的覆盆式柱礎(chǔ)最為流行。蓮瓣的裝飾,被廣泛地運用于柱礎(chǔ)。柱礎(chǔ)式樣宋朝柱礎(chǔ)的式樣變化更多,雕刻也更加纖細,但仍以蓮花瓣覆盆式為主要的通行式樣。柱礎(chǔ)... 139blog2023年7月6日 評論 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