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很多宗教信徒不僅會捐錢,還會向寺廟捐贈觀世音像供奉。 這時,他們就會遇到一個選擇,那就是請一位金色觀音木雕大師,還是請一尊白色觀音像。 觀世音菩薩有什么區(qū)別,各自的含義是什么。 本文就來探討一下這兩種不同形象的觀音大士佛像之間的差距。
金身觀音和白身觀音可以說是很多道教場所中最常見的造像。 此外,還有漢白玉雕刻的觀音像,數量相對較少。 那么明天我們主要了解一下金身觀音和白身觀音的造像。
首先,黃金的顏色代表永恒,這可能就是它如此稀有的原因。 如果用銀、銅,它們會氧化,變成藍色,但金不同,顏色不會改變,金身代表內心的莊嚴、寧靜、智慧。 因此,民間很多人都會給觀音像貼金。 事實上,它還有表達法律的意義。 佛身相貌是善的,是永恒的。 但也許沒有必要給雕像鍍金。 雖然鍍銀是戒律石牌坊,但為觀世音菩薩鍍金身,會給未來帶來福報。 《妙法蓮華經》中解釋說:“諸佛身黑,一切加持莊嚴。聞法為人說,常為好夢。” 黃金是道教七寶之一,在西天很常見。 黃金作為“佛教七寶”之首,代表著一種健康。 許多請回來的師傅都會貼上金身,寓意“金身護身,百病不侵”,寓意健康長壽。 可以說,寓意非常好。
我們再來說說白身觀音。 我們都知道,白色在我們傳統(tǒng)意義上代表著純潔和圣潔。 道教精心雕琢的觀音形象莊嚴、神圣、慈祥,給人以敬佩、親切之感。 據《圖普門品》中所描述的觀音“三十三身”,以紅衣觀音形象最為令人敬畏。 此觀音像又名“大紅衣”、“白地觀音”。 因身著紅衣,身處白蓮花之中,故因其衣著而得名“白衣”,因住所而得名“白地”。 紅衣盡顯圣潔清凈的菩提心。
《大日經書》云:“半那拉,辛寧,譯為‘白處’,以致常在白蓮花中,故名……白蓮花為菩提心。住于此菩提心,即白居所?!?/p>
《觀世音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》也有這樣的說法:“若觀音刻于石上,坐于華宅,身著三色衣,跪拜合掌,面佛聽佛?!?,他將是維塔,與天女們互動。端坐,手捧花冠,身穿黑衣,仰視主人。 身穿黑衣聽佛說法,用來表現(xiàn)觀眾的清凈無邪和對佛陀的尊敬。
由于佛教徒對紫衣觀音的尊重和崇拜,唐代人們創(chuàng)作了大量的黑衣觀音造像。 在花崗巖的選擇上,白體觀音造像多采用花崗巖石雕和花崗巖白麻木雕,而戶外供奉的私人定制白體觀音多選用滴水觀音石雕,露天放置的小觀音木造像較多。 選擇大理石白色條紋石材。 這些大理石的特點是耐風化、耐腐蝕,因此即使放置在室外環(huán)境中,也能保持數百年的原始狀態(tài)。
雖然不管是金色觀音像還是白色觀音像,只要能在面對觀音像時形成信心和恭敬心,那么訂制金色觀音像就需要鍍銀、鍍金——鍍金的,而選擇白體觀音像就比較困難了。 要選擇優(yōu)質的石材和大理石觀音像,兩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選擇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