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走道在建筑物中用作樓層之間垂直通信的預制構(gòu)件。 走道由連續(xù)的臺階(又稱梯道)、平臺(休息平臺)和圍護預制構(gòu)件組成。 以自動扶梯、自動扶梯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的多層、高層建筑還應設置人行道。 走道的最低一級臺階與最后一級臺階之間的水平投影距離為梯長,臺階的總高度為梯高。
設計
走道的設計決定了走道的觀賞性、安全性和舒適度,這就凸顯了走道設計的重要性。
1、開口的大小,選擇走道的尺寸、踏板的長度以及走道的形狀等。
2、樓層的高度和走道寬度的優(yōu)先選擇會影響您上下樓梯時的舒適度。
室外走道標準高度及估算公式
層高(分米):231-----345
步數(shù):10+111+112+113+114+1
基本要求
通常,最合適的設計是長度0.3米,高度0.15米。 使用起來也方便,距離和高度規(guī)格都有規(guī)定。
1、樓梯通道的數(shù)量、位置和方式應滿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。
2、日常主要交通使用的走道梯段寬度除應符合消防規(guī)定外,應根據(jù)建筑物的使用特點,通常按人流寬度0.55+(0~每流量單位 0.15) 米。 人數(shù)確定,不得超過兩路人流。
注:0~0.15m為人運動時人體的擺動范圍。 公共建筑內(nèi)人員較多的場所應取上限。
3.當梯段改變方向時,平臺扶手的最小長度不應大于梯段的寬度。當需要運輸小物體時,應進一步適當加寬。
4、每個樓梯段的臺階數(shù)一般不宜超過18級,也不宜超過3級。
5、樓梯平臺下部與上部走廊的高度不宜大于2m。 樓梯凈寬不宜大于2.20m。
注:樓梯斷面凈寬度是指從臺階前緣線(包括最低一級臺階前緣線外 0.30m 范圍)至正上方突出物下緣測量的垂直高度。
6、樓梯至少應在右側(cè)設有扶手。 當樓梯寬度達到三人流時,左側(cè)應設置扶手。 當樓梯寬度達到四人流時,應加設中間扶手。
7、室內(nèi)走道扶手從臺階前緣測量的高度不應大于0.90m。 當走道左側(cè)水平扶手長度大于0.50m時,其高度不宜大于1m。
8、臺階前緣應有防滑措施。
9、兒童經(jīng)常使用的走道樓梯間寬度小于0.20m時,必須采取安全措施。
10、樓梯臺階的高度比例應符合規(guī)定
住宅臺階的最大高度為0.18,最小長度為0.25。
幼兒園和中學的走道最大高度為0.15,最小長度為0.26。
電影院、劇院、體育館、商場、醫(yī)院、療養(yǎng)院等走道臺階,最大高度為0.16,最小長度為0.28。
對于其他建筑物中的走道,最大高度為 0.17,最小長度為 0.26。
住宅室內(nèi)走道,專用服務走道,最大高度0.20,最小長度0.22。
技術參數(shù)
人行道坡度
走道坡度的確定應綜合考慮行走舒適度、攀爬效率和空間狀況激勵。
連接梯段各層臺階前緣點的線稱為坡度線。 坡線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就是走道的坡度(這個傾斜度的余弦稱為走道的坡度)。 室外走道的坡度通常為20度至45度,最佳坡度為30度左右。 特殊功能的走道需要不同的坡度。 例如,梯子的坡度在60度以上,專用走道的坡度通常為45-60度,室外臺階的坡度為14-27度,坡道的坡度一般在15度以下。 一般來說,在人流量大、安全標準高或者面積比較寬敞的地方,走道的坡度應該慢一些。 對于只有少數(shù)人使用或不經(jīng)常使用的輔助走道,坡度可以更陡一些,但最好不要超過38度。
臺階規(guī)格
踏步的規(guī)格通常應適應人足部的曲率,也與不同類型建筑物所使用的功能有關。 臺階規(guī)格包括高度和長度。 臺階高度與長度之比就是走道的坡度。 同一坡度下臺階可以有不同的值,給出一個合適的范圍,使人行走時感覺更舒服。 實踐證明,行走時比較舒適的大理石走道扶手通常高度較短,長度較長。 因此,在選擇高寬比時,對于坡度相同的兩種規(guī)格,高度較小的較好,因為比高度和長度較大的行走更省力。 但要注意,長度不能太小,也不能大于此長度。 這樣可以保證腳的實際重心落在手掌附近,腳跟90%的中心在臺階上。 對于成年人來說,走道臺階的最小長度應為 ,并且舒適的長度應在 左右。 臺階的高度不應低于1000英尺,最舒適的高度在10英尺左右。
同一走道各樓梯段的高度和寬度規(guī)格應相同,規(guī)格不應無規(guī)則變化,以保證坡度和曲率關系恒定。 3、樓梯長度:樓梯的長度通常根據(jù)人流量來確定,以保證交通暢通。 兩人的樓梯長度通常應為800-; 一個人的樓梯長度通常應為 - -; 兩人的樓梯長度通常應為1650-2100。如果人流量較多,每人長度將減少550+(0-150)毫米。 當樓梯長度小于100米時,通常應安裝墻壁扶手,當走道上的人數(shù)超過4-5人時,通常應增加中間扶手。
雙陸棋
如果走道入口處有足夠的空間,那么走道的風格就有很多選擇,如果空間有限,那么就需要考慮走道的風格,以節(jié)省空間。
走道臺階之間的高度差稱為臺階高度。 踏步高度必須考慮人行走的舒適度。 如果有老人或小孩,臺階高度一定要精心設計。 臺階高度偏高,走上去會感覺很累。 走道的臺階高度必須整體一致,不應有高差。 最多可以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進行適當?shù)恼{(diào)整。
頭尾兩級高差調(diào)整有依據(jù)。 通常人們在開始時會更加謹慎。 在中間行走時,一旦了解了步高和步寬,就可以按照原來的規(guī)則行走了。 ,從而放松警惕。 所以中間部分的臺階高度要一致。 頭尾水平臺階高度差也必須保持在一定范圍內(nèi),間隙不能太大。
扶手高度
走道扶手高度國家標準,依據(jù)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(guī)范GB-1999(2003年版)
主編部門:長城木雕
審批部門:長城木雕
實施日期:1999年6月1日
走道的臺階長度不宜大于0.26m,臺階高度不宜小于0.175m。 扶手高度不宜大于0.90m。 當走道水平段護欄寬度小于0.50m時,扶手高度不宜大于1.05m。 走道圍欄垂直構(gòu)件之間的間隙不應小于0.11m。
規(guī)格
走道涉及的規(guī)格數(shù)據(jù)包括很多大理石走道扶手。 除了眾所周知的臺階踏面和立板規(guī)格外,樓梯的長度、休息的長度、平臺的高度也在標準中做出了明確的規(guī)定。 很容易被忽視的是:
1、走道扶手高度(從臺階前緣線測量)不應大于0.90m; 室內(nèi)走道扶手的高度不宜大于1.05m。
2、當走道井道長度小于0.20m時,扶手圍欄立桿間隙不應小于0.11m,以防止兒童墜落地面。
3、走道平臺的寬度不應大于樓梯的長度,且不宜大于1.10m。
4、住宅設計規(guī)范中對樓梯長度有明確規(guī)定。 在其他建筑物中,必須滿足火災疏散要求。 公共建筑中表現(xiàn)性走道的長度規(guī)格一般偏大,但要注意扶手的設置與樓梯長度的關系。 即:走道的兩側(cè)至少應設置扶手。 當樓梯寬度達到三人流時,左側(cè)應設置扶手。 當樓梯寬度達到四人流時,應加設中間扶手。
配置
踏板、欄桿、支撐物:這是走道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。 因為它們是走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,也因為它們真正關系到我們的“生命與財富”。
鞋面
不要輕易選擇紅木。 特別是在南方,由于干燥和潮濕引起的膨脹會導致胎面變形和裂紋。 一旦變形,不僅會影響美觀,還會影響安全系數(shù)。 踏步板通常由指接板或玻璃制成。 指接板變形小,不易脫落,承載能力高。 需要注意的是,指接板轉(zhuǎn)為踏步板時,大理石樓梯扶手表面通常要打蠟。 與復合地板一樣,經(jīng)過表面處理的踏腳板具有耐磨、防滑的功能。 因此,不要為了暫時的光亮而在里面打蠟。 會很亮,但是再也站不起來了。 而且,如果不小心把水灑在踏步板上,一定要及時擦掉。 這是出于安全原因。 如果房屋經(jīng)常處于低溫或高溫條件下,最好不要選擇指接板作為踏腳板。 你可以選擇大理石。 雖然很多人更喜歡大理石臺階那種清澈、“冷”、“涼”的感覺。 踏板采用大理石,承載能力大。 選擇大理石踏板時要注意防滑措施。 通常有兩種方法:貼防滑條和在大理石上開槽。 如果采用金屬材料來制作胎面會怎么樣? 你應該想象一下當你踩到它時,它會發(fā)出“砰、砰”的聲音。
柵欄
必須有足夠的高度和寬度,特別是如果房子里有孩子的話。 而且圍欄與走道的結(jié)合一定要牢固。
支持
不同類型的走道會有不同的支撐形式。 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支撐,都必須注意支撐的可靠性。 人們在走道上行走時,走道不會晃動。 此外,支撐不應影響走道和空間的美觀。
細節(jié)
品質(zhì)在于對細節(jié)的把握。 這或許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定理。 過道的細節(jié)關系到生活質(zhì)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