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的最高護法神——王靈官的由來

  • A+
所屬分類:資訊
摘要

在有的書中,將王靈官與佛教中的護法神韋馱菩薩相提并論。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(qū)除邪魔,保護佛法的天神。不過,通常在凈土宗佛寺中,山門內(nèi)的第一座殿為天王殿,供奉四大天王,韋陀為四大天王座下神將;而道觀山門內(nèi)的第一座殿,如上所述,一般為靈官殿,供奉王靈官。

菩薩在道教怎么稱呼_韋陀菩薩道場_菩薩身邊護法

步入佛寺,通常山門的第一個殿堂就是“靈官殿”。 殿內(nèi)供奉著一名紅面須須紅發(fā)三眼怒目男子,身穿金色鎧甲黑袍,腳踩綠色戰(zhàn)靴。 ,右手捏靈官口訣(或握風火輪),左手握金鞭,腳踩風火輪和祥云。 形象非常有力、勇敢。 這就是佛教的最高護法神——王靈官。

菩薩身邊護法_韋陀菩薩道場_菩薩在道教怎么稱呼

相傳王靈官本名王娥,原是廣東淮安文廟城隍。 西蜀煉丹師薩守堅曾三日路過此寺。 國王不服,告上天。 玉皇大帝賜給他慧眼和金鞭,讓他暗中跟隨薩真人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任何錯誤,就可以為昔日的仇人報仇。 十二年來,王鶚以明眼人的眼光觀察,卻見真人道術(shù)誠懇,救貧濟困,鏟除奸淫禍害,功業(yè)高尚。 后來到閩北,拜薩真人為師,發(fā)誓追隨他。 薩真人以“山”改名,改王惡為王山,卻報到天庭韋陀菩薩道場,記為雷部雷公。

韋陀菩薩道場_菩薩在道教怎么稱呼_菩薩身邊護法

王靈官信仰起源于唐代。 宋代以后,聲譽日盛壁畫,在民間廣為流傳。 明朝隆慶年間,廣州方士周思德精通王靈官仙術(shù),祈禱靈驗,名聲顯赫于京城。 隆慶帝特意在京城為王靈官建塔一座,名天將寺; 明宣宗年間,改天降寺為九曜寺,王靈觀被封為“龍恩真君”,后又改號“玉樹火府”。 《天將》; 明英宗改其為宮殿,稱顯宮。 王靈官成為佛教重要的祭天神靈。

菩薩在道教怎么稱呼_菩薩身邊護法_韋陀菩薩道場

佛教中,王靈官三耳放光,手持金鞭巡天界,身披金甲,彰顯威力。 飛騰云霧,祈求陽光雨露,鎮(zhèn)壓妖魔,從力量到勇氣; 能祛病消災,吸瘟毒,利益眾生,靈力無邊。 由于他威武無敵、正直無私、痛恨邪惡,被玉皇大帝封為“都天糾察、闊羅先天總將軍”。 老百姓稱之為“三眼看世間,一鞭醒世間”,并有“上山未上山,先拜靈官王”的諺語,以表達對佛教的敬畏。護法神。

菩薩在道教怎么稱呼_韋陀菩薩道場_菩薩身邊護法

在一些書籍中,王靈官被比作道教守護神韋馱大師。 韋陀大師,又名韋陀天,梵名音譯為私建陀地婆,意為晴天。 他本是越南婆羅門教的神韋陀菩薩道場,為四大天王麾下三十二將軍之首。 相傳釋迦牟尼佛入涅槃時,惡鬼奪走了佛陀的遺體,韋陀及時追趕,勇敢地取走了佛陀的遺體。 因此,道教將他視為驅(qū)邪護佛的神。 它的形象通常是一張男孩的臉,身穿盔甲,手持金色鋼杵。 是道教金鋼戰(zhàn)士的代表之一。

但一般凈土宗寺院,山門內(nèi)第一殿為天王殿,供奉四大天王,韋馱為四大天王座下將軍; 而寺門內(nèi)的第一殿,如上所述,一般是靈官殿,供奉靈官王。 從這一點來看,將王靈官與韋馱相提并論似乎并不恰當。 你感覺如何?

weinxin
我的微信
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
發(fā)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