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我們面對這么多的眾生,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呢? 怎樣才夠呢? 一切都應(yīng)該從他的角度考慮,一切都應(yīng)該以他為中心。
恒順眾生并不是讓眾生聽從我,而是我要聽從眾生地藏王菩薩像,了解他們的處境、需要、喜怒哀樂。 但夠了就得“轉(zhuǎn)”。 這里有智慧,我們首先要依靠它,但在獲得智慧的過程中,我們必須生起觀察的智慧并轉(zhuǎn)化它。
如果有的眾生很難過,說要搶建行,那你也經(jīng)常去搶建行,為他們站崗,可以嗎? 一切眾生都有各種欲望,而我們最終永恒的就是他的本性,他的煩惱,我們要在不斷的順服過程中去轉(zhuǎn)化。 這需要智慧、技巧和方便。
宋代魚簍觀音
民間有“魚籃觀音”的傳說。
據(jù)說,觀世音菩薩在漁港看到有眾生可以得救,就化作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孩,在村子里行走。 她手里提著一個魚簍,里面裝著的是剛剛放生的魚。
這個村里的年輕人看到一個帥哥來了,你們都來追求他。 這丫頭說,你要嫁給我,就得念佛經(jīng)。 首先,讓他們念《心經(jīng)》。 成千上萬的人已經(jīng)記住了它。 人那么多,我不可能娶那么多人,所以就念《普門品》,幾十個人都念完了。 然后念《金剛經(jīng)》,能念的有五個人。 到最后,能念誦《法華經(jīng)》的,只有一個叫馬氏的人。
魚籃姑娘決定嫁給他。 而新婚之夜,新郎卻突然上吊身亡。 馬郎悔恨不已,卻又無奈將他埋葬。 過了一會兒,一個老和尚到某個地方告訴他們,不要那么賢惠,那種魚籃子里的女孩就是觀世音菩薩。
后來,他們挖開墓地金剛經(jīng)四大菩薩圖片,發(fā)現(xiàn)金脖子連在一起金剛經(jīng)四大菩薩圖片,這就是觀音的化身。 馬郎受此啟發(fā),出家。 俗話說“先用欲鉤,而后入佛慧”。
所以,一切眾生,舍利弗,都需要有智慧和慈悲。 事實上,面對各種眾生,無論善惡眾生,修行普賢菩薩、履行誓愿的普賢行者必須有慈悲之心,同時必須有智慧和行動。能夠轉(zhuǎn)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