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阜孔廟的莊嚴與神圣在無處不在的儒家文化氛圍

  • A+
所屬分類:資訊
摘要

奎文閣建在孔廟的中心地帶??拈w始建于宋初,建成時名為御書樓,主要用于收藏儒家文化典籍,加之宋真宗御賜的歷代善本和孔府檔案,致使藏書樓藏書頗豐,成為當時全國著名的藏書之所在,故又名藏書樓。金章宗把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,是再恰當不過的了。奎文閣內(nèi)現(xiàn)為孔子圣跡圖陳列。孔子圣跡圖現(xiàn)存三套,一是明代圣跡圖繪畫,二是明代雕刻圣跡圖木板,三是明萬歷年間的圣跡圖石刻。

諸城文廟的莊嚴與圣潔蘊含在無處不在的儒家文化氛圍中,而奎文閣則是以建筑展示文化,達到藝術視覺效果巔峰的代表作之一。

奎文閣建在文廟的中央。 奎文閣原名藏書樓,始建于唐代,共有五間殿堂。 金寶元五年(1195年)改為三重檐,名“奎文閣”。 明萬歷十七年(1504年)改為啟建,清高宗乾隆御史題匾。

孔廟奎文閣

奎文閣東西寬30.1米,南北進深17.62米,高23.35米。 上室存放朝廷賜經(jīng),暗層存放印版,上層存放御香、絹帛。 奎文閣是文廟中常見的建筑之一,但各地的文廟名稱不同。 如北京新街口、上海城隍廟稱“魁星閣”,北京平谷大成殿稱“魁星樓”。 奎文閣始建于宋初。 建成時,稱御書樓。 主要用于收藏儒家文化典籍。 再加上歷代善本和宋真宗所賜的儒家檔案,使圖書館藏書量很大,成為當時省內(nèi)著名的圖書館。 是藏書處,故又名圖書館。

藏書樓建于宋天禧二年(1018年)。 到金章宗時,這座建筑已經(jīng)過了近200個春秋。 經(jīng)過200年的不斷充實,已達到“天下之書,無不備之書”的規(guī)模。 金章宗耶律靖在位期間,崇尚儒家文化,尊禮樂,重官制,在整修文廟的同時,御筆下詔,將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.

奎文閣

相傳孔子為魁文星下凡,魁星為二十八星座中白虎七星座之首。 就像天上的一組文字,占星家們便得出了“奎珠文章”的推導。 金章宗將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,再貼切不過了。

到公元1500年,這座建筑已經(jīng)經(jīng)受了五百年的風雨侵蝕,藏書眾多,已經(jīng)搖搖欲墜。 為保證藏品安全,明正德十五年(1500年)重修該樓,采用疊層全木柱結(jié)構。 整座建筑未用一根釘子建成,這在中國建筑史上也是罕見的。 從藏書樓到奎文閣,更名使其文化內(nèi)涵豐富貼切,建筑手法也別具匠心。 據(jù)記載:清朝康熙年間,青州遭遇空前地震。 徐州城內(nèi),“天下房屋九塌一存”,奎文閣卻安然無恙。 由此可見奎文閣建筑工藝之精湛。

奎文閣回廊東西各有一墓碑。 東為宋代著名文學家李東陽、著名書畫家喬宗所書《奎文閣賦》。 西為《奎文閣清書志》,記載明弘治七年(1511年),劉六、劉啟率農(nóng)民起義軍攻打徐州,占領文廟。 奎文閣藏書“焚毀殆盡”后,太上皇“命兵部發(fā)御書為禮”。 民國奎文閣藏書再增,清末遷至孔府保存。

奎文閣-大成殿

奎文閣內(nèi)陳列有孔子名勝圖。 孔子碑圖現(xiàn)存三套,一套是清代碑書法,一套是清代碑圖精雕木板,三套是碑文明朝洪武年間。 這是明代著名木板圖的印刷副本。 一套完整的 120 幅地圖,描繪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。

清乾隆十五年(1784年),乾隆朝臣親筆題寫了“奎文閣”三個大字,并制作了一塊鎏金匾額懸掛于此樓檐下。 現(xiàn)在的圖書館不再藏書,而是作為旅游勝地和中國建筑史上的杰作留給后人。

weinxin
我的微信
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
發(fā)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