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分類1
聯(lián)系我們
- 臥龍工作室-嘉祥縣長城石雕廠
- 電話:13665373071
- 郵箱:451699675@qq.com
- 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ucmama.com
- 地址:嘉祥雕刻藝術城
最新文章
相關文章
熱門產(chǎn)品
北京牌樓的故事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6-21 08:00:33 閱讀:6298
牌樓是一種極富民族特色的大形建筑物,它造型優(yōu)美技藝精巧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尤其是在海外,不少華人聚集地都建有石雕牌樓,色彩艷麗、工藝復雜、典雅大方,它代表了我國也代表了北京,因為北京是全國擁有牌樓最多的城市,一座“五牌樓”,不知引發(fā)了多少游子的思鄉(xiāng)之情。牌樓又稱牌坊,它起源于漢代,經(jīng)過長期的歷史演變,由“華表”“石闕”到“牌坊”,逐漸發(fā)展成為今天的樣式。北京的大街小巷因有了石雕牌樓而鮮活起來,東四、西四、東單、西單這些地方都是因牌樓得名,大牌坊胡同、小牌坊胡同也都曾立有石雕牌坊。頤和園里的木牌樓,成賢街上的過街牌樓,國子監(jiān)里的琉璃牌樓,寺廟道觀、帝王園陵等許多地方還存有不少的石雕牌樓。雖然北京城里還有這么多的牌樓,但因歷史原因,那些已經(jīng)消失的牌樓只能成為北京城里永久的記憶。
位于景山西、北海東、筒子河北有座明清兩朝皇家御用的道觀—大高玄殿,這座道觀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(1512),與它同時建造的還有東西兩側(cè)的木質(zhì)和石頭結合的牌樓和兩座習禮亭。
這組建筑精巧美觀,因是皇家道觀又離紫禁城最近,所以備受朝廷重視,曾多次維修。清雍正八年(1730)對大殿重修時,又在大高玄殿南門對過新建起一座木石牌樓,至此形成了大高玄殿東西兩側(cè)及南面各有一座牌樓的規(guī)格。
許多人都認為這三座牌樓是同一時期所建,其實不然。這三座牌樓雖為石木制,但在立柱的前后卻沒有俄柱,因此留下句老話兒“大高殿的牌樓無依無靠”。東西兩側(cè)的牌樓均為三間四柱七樓式,四柱為埋頭柱,無抱框,三個四坡式的大樓頂下,還有四個立在柱子頂端的四坡式小樓式,這些樓頂均覆黃色琉璃瓦件,在兩根石柱上還各有一個類似兩坡式小樓的瓦頂。
石雕牌樓
因此也有人說這兩座牌樓為九樓式,在每根柱的夾桿石上還有一立一臥兩只石雕麒麟。東牌樓東面寫“孔綏皇柞”,西面寫“先天明境”。西牌樓東面寫“太極仙林”,西面寫“弘佑天民”。南面的牌樓也是三間四柱七樓式的,但因其木件腐朽嚴重,在民國九年將其拆除,后民國二十四年(1935)又重新改建為混凝土式。此牌樓為沖天柱式,有三個四坡式樓頂,南面寫“乾元資始”,北面寫“大德曰生”。在1955年阜成門至朝陽門道路改擴建工程,這三座牌樓依次被拆,同時被拆的還有兩座結構極其精巧的習禮亭。1960年,中央黨校建造新舍,為美化校園環(huán)境,經(jīng)批準在校園內(nèi)復原了大高玄殿西牌樓。2001年底又在筒子河北岸,按原貌復建了大高玄殿南牌樓。
金鰲玉煉牌樓位于北海大橋東西兩端,俗稱北海大橋牌樓,始建于明弘治二年(1189),原是一對三間四柱三樓帶俄柱式的石雕牌樓,民國二十三年改建為無俄柱混凝土式牌樓。這對牌樓的形式與結構完全相同,四根石柱為埋頭柱無抱框,正樓的樓頂是四坡式,偏樓的樓頂為三坡式,均覆以綠色琉璃瓦件。樓頂下為斗拱,正樓下為十二攢五踩斗拱,偏樓下為八攢五踩斗拱。西側(cè)牌樓兩仿之間的白色石匾上刻有“金鰲”,東側(cè)牌樓刻有“玉煉”,石匾周圍環(huán)有木雕小花板,下面的每組夾桿石上都有一立一臥的小石貔貅。1955年加寬北海大橋時,將兩座牌樓拆除。
位于東公安街北口的履中牌樓和位于司法部街北的蹈和牌樓,因1950擴建天門安前道路時拆除。建于清乾隆時期的敷文石雕牌樓(東交民巷西口)和振武牌樓(西交民巷東口),于1951年拆除。除了50年代拆除的牌樓外,1923年因妨礙交通將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同時拆除,后來人們就簡稱為“東單”“西單”。2008年作為奧運重點項目,西單牌樓得以重返故地,在西單文化)、一場前一座高大精美的牌樓吸引了國外游客的目光,這就是按歷史原貌復原后的西單牌樓,仿建“瞻云”二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
石雕牌樓
但像府學胡同的“育賢坊”牌樓,小報房胡同的“大清郵政分局”石雕牌樓、東堂子胡同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提福”的牌樓等,不少牌樓不知何時便從人們的視野消失了。雖然如此,北京仍保留了不少不同形制的老牌樓,像神路街上的琉璃牌樓,它是北京唯一一座琉璃過街牌樓,因是東岳廟的附屬建筑,所以又稱東岳廟牌樓。這座牌樓建于明萬歷三十五年,是一座三間四柱七樓的黃綠琉璃牌樓,高大而精美,其大小樓頂均覆有琉璃瓦件并帶脊獸。尤為美觀的是在三座石雕牌樓,還飾有火焰寶珠一顆,下面的主體樓面上鑲有蔓枝蓮等不同花紋的大小琉璃磚。在石牌樓的白色石匾上,北面刻有“永延帝柞”,南面為“秩祀岱宗”。相傳這八個大字為明朝大奸臣嚴高所題,嚴高雖為奸臣,但其書法水平確實很高,后經(jīng)文物部門的勘查,得知這座石雕牌樓為萬歷年間所立,但是匾上的字是何人所題還是個謎。位于成賢街上的四座牌樓,是一組保存完好的街巷道路跨街牌樓,這組牌樓建造的具體時間不詳,但在道光年間的《欽定國子監(jiān)志》一書,就有記錄。這四座牌樓規(guī)模與形式相同,為單間二柱垂花掛柱三樓式,兩根立柱是沖天柱形式,牌樓頂與兩個小樓頂均為兩坡式覆琉璃瓦,下有斗拱,立于街巷、西路口的為“成賢街”,間兩座為“國子監(jiān)”。
位于公園內(nèi)的“保衛(wèi)和平”牌坊,為一座四柱三間三樓式的石牌坊,漢白玉的坊身,加上藍色琉璃瓦覆頂,顯得特別威武雄壯。不過在它身上曾有過一段屈辱的歷史,光緒二十六年,爆發(fā)了義和團運動,同年6月20日,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男爵在前往總理衙門的路上,因拔槍向清軍射擊被清軍神機營隊長恩海開槍擊斃,死于東單北大街西總布胡同西口處,這件事也為八國聯(lián)軍入侵,埋下了伏筆。1901年清朝戰(zhàn)敗,與英、美、日、意、德等帝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《辛丑條約》。其中,第一條就是:清廷派醇親王親赴德國道歉,并在克林德被殺地點建立一座石雕牌坊。1901年6月25口“克林德碑”石雕牌坊開始修建,1903年1月8口竣工。建好后的牌坊為四柱三間七樓石牌坊,橫跨于東單北大街上,碑文用拉丁文、德文,等三種文字撰寫。1918年11月11口,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結束,德國戰(zhàn)敗,作為戰(zhàn)勝國一員的中國,舉國歡慶協(xié)約國取得勝利,北平市民自發(fā)將這座恥辱牌坊搗毀。1919年3月,政府決定將該石坊移建公園內(nèi),稱改為“協(xié)約公理戰(zhàn)勝紀念坊”。坊額為“公理戰(zhàn)勝”,由時任大總統(tǒng)府秘書的許寶衡親題。1952年10月,亞洲及太平洋地區(qū)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期間,為了紀念這次會議的召開,將“公理戰(zhàn)勝”的坊名改為“保衛(wèi)和平”,由郭沫若題寫。
如今想要看牌樓應到北京市各大公園內(nèi)去參觀,北海、頤和園還都保留了不少帶俄柱的牌樓,景山公園壽皇殿前三座牌樓下還完好地保留著12對石雕麒麟和石雕獅子,這是唯一現(xiàn)存的俄柱牌樓這種小巧精美的建筑是我國傳統(tǒng)建筑的點睛之筆,它的歷史也可說就是我國建筑的歷史。因此對于這些留存百年的老建筑來說,應子以重視和保護,讓它們長久“活”下去。這保護的不僅僅只是古建筑,同時也是在保護和傳承我們自己的文化與歷史。
作者:歐陽廣彬 @嘉祥縣長城石雕廠 修訂 于 2016-03-09
版權屬于: 長城石雕廠 (http://www.ucmama.com/)
版權所有。轉(zhuǎn)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
其他人閱讀了:
上一篇:天青石石牌坊為什么特別好看
下一篇:石雕牌坊的制作特色
相關產(chǎn)品
在線留言
留言記錄
-
暫無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