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民間有這樣一個關(guān)于觀音像的傳說。 相傳有一年,陽堤(今林州市)遭遇水災(zāi)。 烈日炎炎,農(nóng)田剝落,秧苗枯死。 一連三天,慈悲救苦、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乘著祥云游歷此地。 見此情形,他心生大念,想要施法降雨,拯救陽地利民百姓。 觀世音菩薩心想:“東海深邃,取之不盡,何不用之?但天高路遠,拿什么來盛水呢?” 想到這里,觀世音俯身,看到了陽地城西北角的顧俊。 平臺上煙霧繚繞,煙霧沖天。 這是一個窯址。 聽說這里盛產(chǎn)一種名貴瓷器,用這種名貴瓷器來灌東方的海水也不是什么好主意!
于是觀世音菩薩來到一座窯爐前,敲響了小屋,一個名叫彩虹的女孩打開了門。 彩虹一眼就認出了觀世音菩薩,立即祈求觀世音菩薩救度陽地利民百姓。 觀世音菩薩道:“我就是為了這個而來的,快上去吧,把你的青瓷瓶賣給我用吧?!?彩虹一聽,高興極了,立刻從家里拿出了一個非常精致的鈞瓷瓶。 瓷花瓶,并反復(fù)說這個花瓶應(yīng)該供奉觀音。 觀世音菩薩見他如此誠懇,欣然接受。 觀世音菩薩來到東海上空,將瓶口朝下村莊入口牌坊,念起咒語,只見一股水流涌上來,藏在瓶口中。 觀世音菩薩用寶瓶吸干水分,回到煬帝上空,將寶瓶翻倒,開始下雨。 每當一滴水從花瓶里滴出來,就會化作傾盆大雨。 花瓶不停地滴水,洪水還在繼續(xù)。 田里的莊稼喝足了水,秧苗筆直地生長著,看上去綠油油的。 陽寨城里的黎族人爭先恐后地互相轉(zhuǎn)告,感謝觀音下雨。 觀音手持花瓶滴水的形象,被彩鴻真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里,故有觀音滴水之說。 最后,觀世音菩薩見雨落得夠大,就把花瓶收起來,駕著祥云去了別的地方。 通過這個傳說,滴水觀音雕塑的寓意越來越傳遍神州大地,為人們所廣泛相信。
